爱游戏-开拓者队员铭记使命久叩门扉
前几天,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,
周贵荣激动得热泪盈眶。
他是这架国产大飞机的副总设计师
他也是咱们嘉兴油车港人。
他用大国工匠精神,
填补中国大飞机制造空白,扛起科研人员担当。
每一次航天领域的成就,
背后都有一大批无私付出的航天人。
从咱们嘉兴走出去的中国航天人不少。
今天,小编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,
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位航天科学家——
屠善澄
5月9日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信息:
屠善澄院士去世,享年93岁
他是中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,是著名的自动控制技术专家,是国家“863计划”航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任首席科学家,是原世界工程师组织联合会主席,中国工程院院士,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……
当然,他还有一个身份,嘉兴新塍人。
屠老常戴着一副眼镜,
高大英俊、满头银发、文质彬彬
他一生参与无数重磅级任务。
他的成就,
别的不多说,光两点就已够“惊艳”:
中国卫星、载人飞船控制系统领域的先驱、
曾领衔提出载人航天“三步走”战略
屠善澄在新塍度过了,
那段 恬静而又短暂的少年时光。
1937年,正是屠善澄在浙江省立嘉兴中学(嘉兴一中前身)读初二时,那场血与火的战乱来了……
他失学了,随家人逃到上海租界
从此,开始了背井离乡的蹉跎岁月……
租界的日子是艰苦的,
但也历练了人的意志,
屠善澄掌握了自学的方法,终身受益
那个年代的求学之艰难,
是当下我们难以想象的。
几经挫折,
1948年1月,屠善澄以私费公派考试全国第一方式,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
1949年夏,在美国一家电力公司做暑假工时,他对一个问题产生兴趣:电力系统和复杂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以及它们的控制问题,这成为他的终身专业。
在美国,屠善澄邂逅了爱情,遇到了终身伴侣:桂湘云,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,他数学系的学妹。
还交了个好友:郭永怀。他是著名力学家、应用数学家、空气动力学家,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。1968年因飞机失事遇难,1999年被授予“两弹一星荣誉勋章”,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“烈士”称号的科学家。
尽管身在美国,
因种种原因无法回国
屠善澄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从未变过。
更是为小儿子取名“怀祖”
寓意“怀念祖国”
回国后,屠善澄带领科技人员先后研制出MZ-2和MZ-4模拟计算机,为后来的巨型计算机奠定了技术基础。
1961年到1966年,他研制成了能探测典型空中目标(轰炸机、战斗机等)各个部位、各种飞行姿态下目标辐射特性的红外辐射物特性测试仪,为后来研制低空防空导弹“541”型号提供了依据。
他说过这么一句话:
“我是书呆子,喜欢看书、看报纸。我对专业一直有兴趣。空间技术研究这件事,既是我的专业,又是我的爱好。因为我喜欢它。”
1968年开始,屠善澄又“回归”到卫星领域:预先研究“曙光”号载人卫星控制系统。
从事研究工作两年,他“转向”研制我国首颗地球卫星同步静止轨道“东方红二号”试验通信卫星控制系统。
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能从头到尾参与整个研制工作的,就是这个任务。
当人说起他在航天领域的成就时,他每次都很平淡地回应:
“航天是集体的智慧,我只是一个见证者和参与者。”
在诸多“重磅”级的工作中,还有一件事:那就是载人航天“分三步走”的战略,这个计划里的航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论证组首席科学家是屠善澄。
近年来,
不断升空的一艘艘“神舟”飞船,
根据的就是这个“三步走”战略设想。
屠善澄的一生忙于他所热爱的航天事业,
少小离家老大回,
2002年屠善澄应邀参加嘉兴一中百年校庆,他回了一次新塍。老宅子还在,西南大街25号。
屠善澄这一生处在历史激流期时,
那个时候,国家需要和个人成就、去国和归国,
种种因素,犹如拆解不开的乱丝团,剪不断,理还乱。
那批在祖国最急需时,毅然回国的那些老科学家,
他们筚路蓝缕,见证了中国科学起步之初的艰难历程,
他们不计个人得失,虽然丧失了很多可能的荣耀,
却赢得了人们尊敬!
愿屠老一路走好……
部分内容摘自:新蓝网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